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畜禽生产 > 正文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与趋势

【作者:<a href='/html/dwkjShowAuthor.aspChannelID1001&AuthorName动物科技.html' title='动物科技'>动物科技 |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日期:2013-05-31 | 点击数: 】

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和重要途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的现实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大量安置农村富余劳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畜牧业的发展,可以大大促进粮食等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增效,保护和提高农业效益;另一方面,畜牧业可以为种植业提供大量质优价廉有机肥料,降低种植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起增产增效的双重作用,促进整个大农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畜牧业作为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的关键环节,可以延长自然界的生物链,秸秆过腹还田,既生产了畜产品,又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还减少了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国畜牧业经济状况及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畜牧业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份额稳定上升.已成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肉、蛋、奶产量持续增长。

2.生产方式逐渐变化.规模化生产增长加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畜产品生产开始由个体散户饲养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现阶段主要是小农户家庭畜禽饲养、养畜专业户饲养与企业化规模饲养三种共存方式。而这三种畜禽生产方式在提供畜产品总量,产品总量中所占份额,以及三种生产方式的内部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为:

(1)小农户畜牧业生产规模普遍提高。

(2)我国畜禽业的生产方式开始从小农户,副业型经营向专业型.规模化方式转变。在畜产品生产总量构成中.普通农户生产比重下降,而专业户和企业化规模饲养所占比重上升。

(3)畜牧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畜牧业产业的区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生猪产业带10省(区) (按产量排序依次是: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广西、江苏、湖北、安徽)产量占据了全国总量的66%,尤其四川、湖南两省一直是传统生猪生产大省。其产量占据总量的22%。肉牛产业带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中南地区和东北地区11省(区),其产量占到总量的72%。奶牛产业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新疆五省(区),其产量占总量的62%。禽蛋产业带地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辽宁。

二.我国畜牧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近些年来,畜牧科技工作者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和手段,选育了一大批专门化品系和新品种,为畜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

通过引进国外高产畜禽品种,改良我国地方品种,使我国畜禽生产性能显著提高。畜禽良种普及率和畜禽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3.畜牧业规模化水平有所提高

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蓬勃发展,农区适度规模饲养快速发展,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圈养和轮牧养殖方式逐步推广。全国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已达4万多个。

4.畜牧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

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猪肉产量增速趋缓,牛羊肉比重上升,牛奶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趋向合理。

5.市场上安全优质畜产品不断增加

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6.饲料工业快速发展

我国饲料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猛。2005年饲料产值超过2600亿元,产品产量将突破1亿t大关,占全球总产量的1/8,饲料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二位。饲料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在配合饲料稳步发展的同时,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养殖业实际的产品结构。

三.我国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由于片面追求畜禽产品数量增长,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中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改良、轻保护”的现象,使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2.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严峻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导致畜禽发病率高,对畜牧业发展构成威胁。

3.生产能力和水平不高个体生产力低下

我国畜禽个体生产力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为:牛奶2 000 kg,牛肉68 kg,猪肉45 kg,家禽4 kg。

4.科技含量和产业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畜牧业科技水平仍然比较低,良种良法不配套,畜牧业科技投入与产值比重不适应。新技术、新科研成果也难以得到及时转化。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在养殖、加工、经营、销售等环节不配套,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

5.畜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差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使用禁用药品和滥用兽药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国内消费放心度降低。

6.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草原面积减少,超载放牧,草原生态受到破坏,出现草原荒漠化现象。在一些养殖集中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开始显现,尤其是城镇郊区,养殖场的粪便污水处理不够完备。一些地方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

7.饲料供需缺口

较大饲料资源利用不充分和蛋白饲料短缺并存,草原超载过牧。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1.标准化

全面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与整套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

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在贯彻国际、行标的基础上,根据我省生产实际,研究制定生产中急需的地方标准,修订那些已失去先进性,生产中不实用和操作性不强的地方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完善畜牧产业标准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健全各级检测机构。引进高新设备和高级技术人员,采用最新检测检验技术和方法与国际接轨。

实施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更高级的产品的认证工作,如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专业化与规模化更加明显。优势区域内环境、设备条件较好、人员素质较高、管理较规范的较大型企业和优秀的“龙头+基地”形式的产业化生产链将在行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饲料业、养殖业及屠宰业等相关行业间的协作将更加密切。企业将基地建设为主,发展大型饲养场、大型繁育基地,以村、镇为集散地,以点带面地走规模化道路;屠宰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重点企业建立和推行ISO/9000- 1400国际质量和环境认证体系,生产出有市场竞争力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档次肉类产品。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疫、检验、防疫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国际通用的HACCP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法。确保企业生产出无病疫、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肉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质量水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机械化

2.1饲草机械化

草场推广保护耕作工艺,主要采用潜松耕作法和松土补播法,施肥、灌溉、围栏放牧、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蝗虫控制和鼠害防治工艺综合应用,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改良和维护。牧草收贮工艺采用具有现代化工艺的新型旋转割草机、调制机割草,快速烘干设备、拣拾压捆和青饲收获机代替原来的散草分段收获工艺。

2.2饲料加工机械化

发达国家饲料加工正向大型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微粉碎和超微粉碎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性能;高精度微量配料系统的应用保证了配料精度的准确性和饲料成分的一致性;自动调整压模和压辊间隙、液压过载保护、快速装配压模和压辊及自动控制蒸汽添加的制粒机的应用提高了制粒性能;全自动控制的挤压膨化机及高温高压短时强制调制器与制粒机的结合满足颗粒的高品质,使饲料达到了熟化灭菌需要。

2.3饲养机械化

蛋鸡饲养趋向于高密度大型化。采用6~8层叠层笼养,喂料、饮水、灭菌、光照、清粪和拣蛋自动化,全封闭鸡舍和饲养环境自动监测调节,并且配备蛋品自动化收集、分级、计数、装箱设备。肉鸡饲养机械化以环境调控、高速定量精确饲喂设备和消除应激反应为主。机械化养猪中猪舍环境控制自动化、饲料自动饲喂线、脂肪测定仪、妊娠测定仪和种猪个体饲喂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猪舍清粪机械化趋向于采用缝隙地板下深粪沟或缝隙地板下水冲除粪等设施,还有典型的经过多次的沉淀分离后,清液经氯化消毒后排入水体或循环做畜舍清粪的水冲液。奶牛饲养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中主要采用青贮收获及加工系统、自动取饲系统、全混合日粮系统、自动饮水系统、牛场清粪设施。总的来说,品种多样化、控制自动化、功能专业化、规模大型化、定量精确化、管理技术数字信息化与注意环境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未来畜牧机械发展的主要方向。

3.生态化

畜牧业将成为21世纪畜牧业的主导模式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态畜牧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消费生态食品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尽管生态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贵,但在西欧、美国等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工

业发达国家对生态食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对本国的产品需求。随着世界生态畜产品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生态畜牧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畜牧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人人心.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共同响应。生态畜牧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

一支重要力量.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几年其规模和速度将不断加强.并将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时期。据预测,今后几年

许多国家生态食品的市场增长率为20%一50%。这就为生态畜产品的扩张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环境技术贸易相关的绿色壁垒则日趋盛行。尤其是对与畜产品生产和贸易有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更加严格.食品的生产方式、技术标准、认证管理等延伸扩展性的附加条件对畜产品国际贸易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生态畜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前.必须经过权威机构按照通行的标准加以认证。目前,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已制定了环境国际标准ISO 14000,与以前制定的ISO 9000一起作为世界贸易标准。绿色壁垒虽然在短期内对各国的贸易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也促使各国不断提高和统一畜产品质量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适应国际生态畜牧业浪潮,生产绿色畜产品,减少药物残留。禁止抗生素等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使用。近年来欧洲中医热的兴起,自然植物提取物的添加被广泛认可,我国应加强用于畜禽生产的中草药研发,开拓中草兽药的广阔市场。

关闭